科大的Mitch Tseng教授在facebook上說:
I also often joked about one’s most important decision for life was made before one was born…. it is about where was born. Economists took it seriously and started to compare different countries. Guess what, born in Hong Kong, Thailand and Taiwan is much better than Germany, US or Japan. It is very intriguing..
生在中國,而不是其他任何地方,這真正是影響我一生最大的決定。因為這個決定,我一生的思維,行動,志趣,飲食,談吐,無不和中國相關。中國,是我無法逃脫的宿命。
這個感恩節,是在一個美國醫生世家過的——三代人齊聚一堂,加上我們倆,還有一條聰慧的蘇格蘭牧羊犬(有一個奇怪的名字Patch),在一個不算富麗堂皇但溫暖明亮的紅房子裡。準備晚餐是很有趣的。我們倆和老奶奶坐在廚房裡一邊聊天一邊逗Patch玩。兩個大男孩在依照recipe做mashed sweet potato還有turkey; 一個小女孩則在做pumpkin pie和pecan pie。男女主人則忙着開香檳,收拾桌子。沒有人看電視。這就是普通而甜蜜的美國人生活。
兩個大男孩一邊做火雞一邊談論冬天的計劃。哥哥提到自己剛剛從柏林回來,弟弟居然不知道有這事,很感興趣地問東問西。於是我們倆很驚詫——你怎麼會不知道你哥哥去過柏林!一旁的奶奶笑着插話到:”Oh, they are just brothers. That’s it.”
因為我們倆來自中國,所以餐桌的談話也離不開那些中國符號:秦始皇,蔣介石,毛澤東,習近平,薄熙來,中共換屆,強制一胎化。這些話題,無論有趣與否,都印證着中國話題的無所不在和無法迴避。大家對中國的好奇,部份源於美國主流媒體近幾年來的大比重報道轟炸——例如,薄熙來案的每一個進展,都被Wall Street Journal視為全世界最重要的新聞放在首頁,或者發到讀者的郵箱裡。而習近平內閣的毫無懸念的亮相會,也被各大媒體緊密跟蹤甚至直播。
當然,談論美國撲朔迷離的Petraeus醜聞更加有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息渠道,都覺得自己比其他人瞭解得更多。所以當那個可愛的小女孩娓娓道來一個個人名(Dave Petraeus, Paula Broadwell, Jill Kelley, John Allen, the topless FBI agent…)以及各種已經確認的事實或者傳言的時候,坐在對面的年近八十歲的老奶奶就會糾正:”That is simply not true! What really happened was…” 說到激動處,小女孩則會反駁:”This does not make any sense to me!” 每個人都急於補充或者糾正個中細節。一時間,Petraeus給這個感恩節餐桌帶來了無窮樂趣。
但是話題很快轉移到中共新元首Xi:為什麼中國的未來領導人是”she”? 這有點不可思議。 晚餐的話題甚至提到:當”she”露面推遲了足足一個小時的時候,twitter上面最熱的標籤是#WhyXiJinpingIsLate,而最受歡迎的答案是: Xi is Emailing Jill Kelley。
每一個美國人都會問我們的問題是:回不回中國工作?我的答案常常是:雖然選擇不多,但我寧願在中國改變人民幣的設計之後回國,因為我有點無法接受每日接觸印着毛頭像的貨幣的生活。今日中國的所有成就,幾乎都是對毛的恐怖主義原則的背叛。那麼,當這個國家的領導人一再重提毛澤東思想的時候,他們究竟有沒有意識到自己邏輯的荒謬?什麼時候這個國家才能有一套不違背基本邏輯的價值體系?
這是一個幽默感充沛的醫學世家,所以從頭到尾笑個不停。但不管怎樣,這是感恩節。每個人都提到自己感謝的人和事。可愛的女醫生舉起香檳,說:
I am thankful that I don’t have to say “President Romney” at this moment.